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每日营商 > 详情页
北京营商信息2022 0912
发布时间:2022-09-12 1198 102

  要闻

  围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艺韵北京、戏聚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六大板块全市1083场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中秋假期开启,北京以“月圆京城情系中华”为主题,围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艺韵北京、戏聚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六大板块,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讲座、诗歌朗诵、游园会等各类线上、线下重点文化活动1083场。其中,线上活动450场、线下活动633场。

  围绕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主题,市文化馆举办全民艺术普及摄影沙龙月赛以及“影像北京”第十届首都市民网络摄影大赛。东城区文化馆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秋诗会,邀请朗诵名家和文化馆业务干部同台诵读经典。朝阳区文旅局举办第八届“艺术朝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和展示活动——中秋专场展播,将群众优秀原创作品进行集中播出,倡树文明新风。

  节日伴书香是北京市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特色之一。中秋节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精心策划诗歌朗诵、专题展览、亲子共读、知识竞答等活动,让市民群众过中秋、品书香。首都图书馆举办“读不完的热爱”——2022年北京市诵读大赛名家主题诵读会。房山区文旅局、密云区文旅局举办“月圆京城 情系华夏”中秋朗诵会,昌平区文旅局举办“居庸山月”昌平诗歌晚会,通过文艺演出、主题诗会、吟咏朗诵、戏曲彩唱等艺术形式欢度中秋。延庆区举办妫川文化大讲堂——非遗系列文化讲座。平谷区图书馆举办“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中秋音乐戏剧主题艺术展,普及传统音乐戏剧文化知识。怀柔区文旅局举办笔绘长城画展,展览由30余名优秀画家的创作组成,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民俗闹中秋。为弘扬中华优秀民俗文化,海淀区非遗展示中心举办“喜迎二十大 非遗颂中华”特色体验活动,引领市民走进非遗馆,走近非遗传承人,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非遗文化精髓。西城区图书馆举办“雅集中秋 共赏明月”活动,教市民制作纸雕创意灯笼、传统走马宫灯、讲解咏月诗词。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举办“明月满京城 中秋话非遗”系列活动,包括服饰体验、艺术观赏、技艺体验、灯谜打卡与拍照留念等内容。

  文旅融合过中秋,助市民体验“新玩法”。丰台区文旅局、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山水清音”2022年中国园林博物馆中秋戏曲文化活动,包含园林戏曲展演、主题讲座、传统民乐展演、非遗教学等内容,引导市民感受中秋节家国团圆的节日内涵。门头沟区举办“紫气润京西 中秋月团圆”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集合舞台表演、交互式H5、场景化游戏、快闪活动、体验类Vlog等,带来“沉浸体验、科技创新、传统时尚”的新体验。大兴区文旅局举办2022年“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传统佳节之中秋游园活动,活动融合了特色节目展演、文旅线路推广、文旅市集售卖、传统民俗互动、游园趣味互动等。

  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也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房山区燕山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望月怀远·花好月圆”中秋佳节走进温馨家园关爱残疾人慰问演出。大兴区举办2022年“关爱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区”文艺汇演活动以及“院区手拉手·戏曲艺术进基层”系列活动。经济开发区举办中秋“爱心采购助农增收 一线慰问情暖人心”主题党日活动,为坚守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中秋祝福和慰问物资。

  企业

  “冷板凳”产生热效应一批原始创新成果正在成型

  利用3D打印技术,将切除85%肝脏的大鼠存活时间由2小时延长至12小时;将数学与生物结合,在基因治疗领域大展拳脚;透明化包埋技术的应用,让神经元的走向变得可视化……一向被误解为“冷板凳”的基础科学研究正在产生热效应。近日,记者走访本市多家新型研发机构,一批聚焦基础研究的顶尖科研成果产出。正如一位科研工作者说的,“科研的超越不会突然发生,而是由点到面”,活跃着的一个个研发机构,正在聚合着,不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3D打印“肝脏”延长大鼠存活时间

  运用3D打印技术,以活细胞为“墨水”原料,打印出具有生物功能的器官,这是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智能制造平台的一项技术。通过该技术打印出的厘米级“肝脏”,能将切除85%肝脏的大鼠存活时间由2小时延长至12小时。

  干细胞研究院研究员顾奇说,科研人员实现了让仅有10微米大小,却分秒都在变化的细胞在打印过程中保持稳定,并有序组装成厘米级甚至更大尺度的组织。目前,3D打印出的多级管网、肝脏、肌肉、软骨等组织器官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了有效功能验证。

  该院的细胞资源与制备中心能生产、制备种子细胞和功能细胞。种子细胞有分化为特定功能细胞的能力,可通过组织修复、环境调节等机制对特定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由于制备的细胞将用于临床研究,用于细胞操作的生物安全柜,每立方米内存在的细菌数必须小于1。

  干细胞研究院是中科院与北京市共建、依托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早在2017年,干细胞创新院就已针对帕金森病开展了人胚干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治疗,前期实验效果良好,后续我们将与天坛医院等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围绕半月板损伤的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也正在北大人民医院开展。”干细胞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胡宝洋说,近两年,该院在基因编辑、染色体合成、细胞治疗等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果,针对戊二酸血症等遗传病、罕见病的治疗也有良好进展。

  基础数学将助力基因治疗研究

  “跨学科合作,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数学。”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研究员龙飞举例,在微观世界,微生物间会发生极其复杂的作用。要弄清其背后的原理,涉及的是博弈论、拓扑学等数学知识。目前,生物计算已在基因治疗等领域开展应用,数学底层研究的突破,将有力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

  数学研究的突破也可以助力社会发展。本市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建立起数字经济实验室,围绕数字治理、数字金融、数字供应链等问题开展研究,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转化。

  此外,统计建模研究,可以找出杂乱无章的数据里隐藏的自然规律;代数拓扑研究,可以助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等。

  目前,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已组建了超过一百人的研究团队,其中外籍研究人员超过四分之一。该院常务副院长刘正伟说,数学是典型的基础学科,能与经济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保护等各领域结合。

  “看清”每根神经元的走向

  井淼是90后,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将大脑内的信号传递分子作为“开关”,让原本不可见的分子在变化时闪闪发亮,探究大脑信息交流的奥秘。

  同样是“看清”大脑,北京脑中心研究员赵瑚研发了透明化包埋技术,并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绘制出小鼠体内神经元的精细走向。通过化学处理,小鼠的皮肤、肌肉、骨头都变得透明,但细胞和神经仍保留在原位置,通过显微镜即可一层层拍摄出神经元网络三维图像。在一幅小鼠爪部神经结构的图像中,每条神经元发出的树突和其皮肤上的毛发都清晰可见。赵瑚自豪地说:“这项技术,全世界只有我们能做到。”

  “下一步,我们要弄清每条神经元究竟投射到了哪儿。”赵瑚将相关技术公开共享,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合作者开始使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合作者团队正利用这项技术,“画”出听觉的神经投射通路,未来,人工耳蜗将以脑机接口方式植入脑干,为失聪者找回听力,而听觉投射图谱的绘制将为植入的位置与方式提供最关键的基础信息。

  多项前沿成果将亮相中关村论坛北京今年人工智能产值 预计达2270亿元

  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作用凸显。记者昨天获悉,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预计约2270亿元,同比增长9.7%;今年一季度,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15.7亿元,同比增长7.2%。

  在旷视科技的“智世界”展厅里,物流机器人往来穿梭。系统下达货物订单后,机械臂分拣、机器人自主导航送货等过程全部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干预。旷视软硬一体化的3A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国药广州、浙江新和成等大型企业的生产车间落地应用。

  旷视总裁付英波介绍,公司聚焦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业务赛道,打造了软硬结合AIoT产品体系,全面助力工业生产、城市生活的高效和安全。据悉,今年中关村论坛期间,旷视的算法生产平台AIS、智能托盘四向车系统、城市运营中心IOC等创新成果与技术产品将在论坛展览展示板块的前沿技术展区亮相。

  过去,医生要判断一位患者是否患有阻塞性冠心病,究竟应该做心脏支架、搭桥手术还是更适合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往往需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来术前确定。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时,患者需要进入导管室,从患者桡动脉穿刺插入各种器械到心脏冠脉。这项检查存在一定风险,且成本高昂,一台冠脉造影手术至少需要花费5000元,对复杂病变的检查费用更高达15000元。而现在,在安贞医院,该项检查仅通过CT影像就能辅助医生做出相应判断,患者也只需为这项检查花费不到2000元。这背后,是来自北京的人工智能医疗高科技企业——科亚医疗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科亚医疗研发的“深脉分数DVFFR”是全球首款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的产品。其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影像进行的数值分析,能够快速评估冠脉狭窄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从而辅助医生进行下一步诊疗。2020年1月,“深脉分数DVFFR”取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首张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项技术在安贞医院已经服务了4254名患者,共有1000余人次避免了冠脉造影检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约2000万元。更重要的是让患者避免了因有创检查带来的痛苦和潜在风险。”科亚医疗董事长王立伟说。截至目前,科亚医疗已与全国大型综合医院共建“深脉人工智能诊断中心”1100余家。

  据悉,作为北京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科亚医疗的深脉分数、深脉灵析等AI临床精准诊疗创新应用方案将在中关村论坛期间向大众展示。

  基层

  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发布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机构

  北京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日前发布,本市将增加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服务机构。

  方案要求,各区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和床位建设,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学科,引导辖区部分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长期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床位。

  增加多层次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三级医院重点为急难危重的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二级及以下医院、延续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主要为病情稳定或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医疗护理服务。护理站等医疗机构要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和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机构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或护理专家工作室。

  各区要确定部分符合条件的试点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提供专业的居家护理、居家慢病管理、居家康复等医疗护理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探索提供延续性医疗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等,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和上门护理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