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出版发行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一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问答》紧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注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问答》共分10个板块、50个问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企业
一、北京发布“科技服务业14条”
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专场。记者获悉,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规委、市住建委等部门制定的《若干措施》已发布,明确了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14条政策措施。
支持全球科技服务机构落地发展
科技服务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已达近万亿元,并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增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北京科技服务业还面临着发展仍需优化、企业能级仍需提升、市场需求仍需挖掘、转型仍需加快等问题。
《若干措施》提出了14条政策措施,旨在催生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现代化服务产业体系。在壮大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将支持全球知名科技服务机构落地发展,在京布局研发创新中心、开放创新平台等国际资源,扩大开放合作。同时,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对标国际科技服务业巨头,打造面向全球、领先全国的科技服务品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支持力度很大,特别是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京建设研发创新中心或开放创新平台,有望加快跨国科研成果的形成和转化,进一步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效率。”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说。
新建一批紧缺共性技术平台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若干措施》提出,围绕未来产业细分方向,支持新建或提升一批急需紧缺的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产业共性技术源头供给。紧抓科研范式变革机遇,鼓励企业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模式,在新药研发、基因研究、新材料研制等领域,探索研发一批分学科的数据库和智能体,提供开放式研发服务。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创新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对科技服务企业高度关注的人才引进、金融服务、营商服务等方面,《若干措施》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支持举措,如将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面向全球招引拔尖人才、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支持科技服务人才参与技术经纪、知识产权等职称评选,推动将更多科技服务细分领域人才纳入全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等。
一成企业贡献超三成利润
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通州)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封闭场地测试技术,为自动驾驶乘用车、无人小巴士等各种自动驾驶车提供测试服务,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跑出“中国速度”;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实验室,为怀柔国家实验室、国氢科技、亿华通、氢质氢离、华氢绿动等燃料电池部件企业提供测试服务……北京科技服务业门类齐全,涵盖了研发、设计、转化、知识产权等创新链各环节,市场辐射作用强,已形成覆盖广泛、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服务网络。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科技服务业拥有规模以上单位3900多家,预计全年实现收入近万亿元,近年来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目前,北京科技服务业已形成“123”发展格局,以占全国一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两成的收入,贡献了超三成的利润。
张宇蕾表示,北京将紧抓《若干措施》发布契机,预计经过3年的努力,北京科技服务业万亿级产业集群将全面提质升级,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今年300项市重点工程计划发布
近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5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计划发布。市发改委介绍,今年北京将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总投资约1.4万亿元。
超前布局6G产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需要更加积极有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2025年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4万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将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计划安排180个续建项目、120个新建项目。
“3个100”重点工程中,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10亿元。记者注意到,这份重点工程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增了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项目。
去年,京津冀三地谋划了占地8000亩的京津冀汽车生态港,在北京顺义、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各建一个园区。其中,位于顺义区李遂镇工业区的北京园区规划面积2500亩,将实现60分钟内快速到达顺义、亦庄、密云、昌平等北京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重点工程加快完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巩固提升“南箭北星”产业格局,打造氢能产业发展创新高地,超前布局6G产业,安排超智算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园等15个未来产业项目。
今年将建东部发展带联络线
今年的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轨道交通方面包括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等4个铁路项目,将加快构建市郊铁路网络结构主骨架;推进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北段等13个地铁项目,加快轨道交通三期项目实施,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
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北段是今年开工的地铁新线。仍将继续建设的地铁包括:计划今年开通的17号线剩余段和6号线南延;正在建设的12号线、3号线一期剩余段,22号线(平谷线),13号线扩能提升,1号线支线,M101线,28号线(CBD线),大兴机场线北延,首都机场线增设望京南站。
今年本市还将建设东城区马圈公交地铁一体化等5个交通枢纽项目,东部发展带联络线等13个公路项目,顺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姚家园路东延(机场二通道-通顺路)等22个城市道路及配套项目,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新型感知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是首次列入市重点工程计划。北京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近日披露的初步信息显示,东部发展带联络线道路工程位于通州区、顺义区、密云区,起点位于潞苑北大街,终点位于京承高速,全长约43公里,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
安排实施21个医疗养老项目
“3个100”市重点工程中,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的当年计划投资最高,达到1399亿元。
其中,市民关心的教育项目有31个,将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包括多所高校新校区,比如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北方工业大学延庆校区等;基础教育方面则包括北京第一实验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学校(一期)、衙门口配套中学、北京八中亦庄学校等。
医疗资源布局方面,今年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平原新城布局,不断提升核心区与中心城区老院区就医环境,加快补齐生态涵养区医疗资源短板,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安排实施21个医疗养老项目。记者注意到,今年北京将建设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北京地坛医院扩建、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北京安定医院大兴院区等。
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位于经开区,设置1200张床位,计划今年6月开工建设,2029年底前竣工投用;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属于计划中的续建项目,位于通州区宋庄镇,按照800张床位规划建设,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2026年竣工,建成后通州院区将成为医院主院区。这也就意味着,两大儿童医院建成后,将新增约2000张床位。
今年本市还将擦亮“博物馆之城”名片,增加文体服务空间供给,安排首都规划展览馆建设项目等10个文化体育项目;持续推进大尺度公园绿地建设,增强绿道系统连通性,实现生态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生活空间功能融合,安排11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基层
一、机动车不受尾号限行措施限制
市交管局昨天发布通告,1月26日(本周日)、1月28日(除夕)至2月4日(初七)、2月8日(下周六)机动车上路行驶,不受车牌尾号限行措施限制。
根据《通告》,1月26日、1月28日至2月4日、2月8日交通管理措施调整后,本市机动车不受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六环内)的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不受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以及9时至17时按车牌尾号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限制,但应遵守“全天禁止进入二环路(含)以内道路、建国门外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复兴路(木樨地桥至新兴桥段)”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