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一、北京将启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今年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记者昨天从市商务局获悉,北京将于近日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强信心、提品质、促升级”主线和“全球新品首发地、国潮消费策源地、服务消费标杆地”目标,推出近30项具体举措。
据悉,北京将在文娱、旅游、体育、美丽健康、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着力推动消费体验提升。将深化“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建设,繁荣“演唱会经济”,推进环球影城二期、“两园一河”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精品赛事体系,推动电竞、冰雪运动发展,满足多元教育需求,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多方面持续优化完善服务消费供给。
为提升消费品质,北京将打造数字消费新标杆,鼓励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大模型赋能,支持在商场、景区、文化空间创新构建可感知可体验的数字消费场景,培育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形成直播电商示范案例或场景。
“文商旅体展”也将深度融合。北京将加强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加强旅游与百业融合,推出特色化、精品化“北京礼物”新品;推动闲置低效场馆、老旧厂房改造,植入“体育+”“亲子+”“文化+”等业态。
北京将通过降成本、拓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好以旧换新政策,加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促消费活动和高能级消费引入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文化新质生产力资金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引进来”和“走出去”将双向发力。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将充分发挥“两区”政策利好,积极提升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领域国际化水平,用好全球服务伙伴机制、北京国际版门户网站,加大重大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宣传推广力度。
二、公布《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共18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加强服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服务和预警,健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指导工作机构和工作规程,为纠纷处理提供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同时,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加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公民、组织提供高效便捷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二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求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围绕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依法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经验和做法;支持企业设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业务。
三是规制境外调查取证。明确在我国境内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法律规定办理;向境外提供证据或者材料的,应当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数据安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依法须经主管机关准许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律程序。
四是反制不公平待遇。明确对未给予我国公民、组织国民待遇,或者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外国国家以知识产权纠纷为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对我国公民、组织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企业
一、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日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分别到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烟草总公司走访调研。
李秀领在两家企业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服务包”机制相关部门和属地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和企业诉求解决情况。
李秀领说,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是实现全年良好开局的关键。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发展形势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挖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动力,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干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实到抓好具体工作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中,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李秀领说,经营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作为首都,“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着巨大发展能量和空间,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两区”政策优势叠加,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要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不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全力支持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壮大发展动能,实现更多新突破。要继续落实好“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多措并举为企业排忧解难,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希望企业继续坚定发展信心,抓住首都高质量发展新机遇,聚焦优势领域深耕布局,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出席有关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建中参加。
基层
一、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
日前,由京能集团团委主办的“团聚康养 温暖夕阳”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启动。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是此次项目的试点单位,一场以健康义诊为主、兼具便民服务的大型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举行。
记者获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兴医院、北京佑安医院派出强大阵容,汇聚科室主任、知名专家,涵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老年(综合科)等10余个科室,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诊疗。首都医科大学扁鹊中医推拿社为老年人进行推拿。
截至今年2月,市属国企京能集团所属北京康养集团运营管理49家养老项目、4724张康养床位,并运营23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北京康养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将以北京康养所属养老机构和养老驿站为阵地,引入医院、医科类大学等优质社会为老志愿服务力量。
具体来说,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将实施五大行动,帮助解决社区周边老年人的需求。据了解,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先期将以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的运行模式。2025年将在首批10个点位进行推广,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为老志愿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