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一、凝心聚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正是春和景明的好时节。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里,颜色丰富的玫瑰等鲜花竞相绽放,分级包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云南花卉产业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还祝我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让大家既欣喜又感动。”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保吉村村民和月华说。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强技术创新迭代,多款服务机器人远销海外并受到追捧。“总书记强调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让我们备受鼓舞。”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通说。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宁海关持续加快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统筹发展,助力广西将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
南宁海关关长王味冰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指引,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沿线海关关际合作,扩大海铁联运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我们的工作指明发力点。”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四川片区唐家河管理处驻金桥村第一书记陈万里说。
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丽江古城,石板路蜿蜒曲折,纳西族传统民居古朴典雅。“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要更好履行职责,向游客讲好古城民族交融的精彩故事,让世界看到丽江的文化之美。”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讲解员和茂蝶说。
多年来,通过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改善人居旅游环境,丽江古城历久弥新,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总书记要求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新的光彩,我们深感使命在肩。”丽江古城区区长阿辉表示。
宁夏博物馆内,鎏金铜牛、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等珍贵文物诉说着宁夏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历史芳华。
宁夏博物馆馆长王效军对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颇有感触:“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研究优势,积极主动开发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展览项目。”
在甘肃兰州七里河区西园街道,汉、回、满、藏等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毓涛说,“总书记强调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加坚定了基层工作者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春圆表示。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慈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协调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辖区内路面硬化、路灯亮化,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幸福。慈幼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风莲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加大力度为群众提供可感可及的便民服务。”
党中央已经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连日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各警种部门通过加强警示教育、查摆问题等,积极开展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正风肃纪反腐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大胆干事创业,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袁林表示。
重庆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岳伟华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担当不作为、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
一、北京医药健康产业首破万亿元
昨天,记者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
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国内首个治疗头颈部鳞癌的国产PD-1单抗获批上市、经全国知名老中医团队多轮处方优化的小儿黄金止咳颗粒获批上市……2025年前两个月,北京就有7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开门红”。在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已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成果:AI(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1个,数量全国居首;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位列全国第二;9个创新药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排名全国第三。
在释放开放新活力方面,依托“两区”建设和中关村先行先试的政策,北京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加大在京布局,去年辉瑞、默沙东、礼来等8家知名药企接连在京新设创新主体,其中辉瑞、丹纳赫、沪亚生物所设立的均为首个在京实体。赛诺菲、诺华、阿斯利康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在京顺利落地,其中,赛诺菲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经开区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这也是该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北京正成为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在AI数据方面,全国首个医药领域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此前在京落地启用。此外,北京率先探索为外资医药企业申报数据出境建立绿色通道,推动了拜耳、赛诺菲等公司数据合规出境。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血液”,随着产业基金见效,北京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融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去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目前已围绕早期研发和产业化落地“两头”完成44项项目的投决,投决金额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90亿元。
为了给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载体,北京还推动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规划建设,推动康龙化成小分子CDMO提升服务能级,吸引并做强英国P4、飞镖、OpenCGT等一批高水平专业孵化平台,布局了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效能。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对外资人才、临床成果转化等人才的引进力度,北京实施了临床医师科学家培训,推出医药领域服务科学家创业的CEO人才特训计划,将培养一批服务于科学家创业的高端复合型跨界人才。
下一步,北京将在市级医药健康联席会统筹下,加速产出创新药械成果,发力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放量,并研究出台2025年新一轮改革政策,强化创新企业引进和培育,争取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在京加大研发投入和布局。“我们将在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做强做大药械基础板块,形成北京的竞争优势,为向‘新’前行注入强劲动力。”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二、近百台机器人将成嘉宾助手
昨天,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介绍,今年论坛年会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届时上千名演讲嘉宾将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上近百台机器人将成为嘉宾的智能助手,为大家带来全新的参会体验。
聚焦科技前沿,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5届的中关村论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重要平台。林新表示,今年论坛年会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科技前沿,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深入剖析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
二是突出成果共享,通过技术交易大会、前沿科技大赛、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对接与产业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三是突出人才交流,专门设置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论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等,为相关科学家群体创造交流合作机会,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四是突出开放合作,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汇聚全球创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设置多元活动,打造创新交流舞台
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介绍,今年中关村论坛期间将集中发布RISC-V、人形机器人、长安链、整车操作系统等一批开源项目,为创新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力争将年会打造成一个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集中亮相的大舞台。
对于论坛年会的具体安排,靳伟介绍,3月27日上午将举办开幕式暨全体会议,邀请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致辞,全球顶尖科学家和知名企业家发表主题演讲。
在平行论坛方面,围绕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热点领域,设置了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其中包括首次举办的开放科学国际论坛等20场论坛;12家部委将主办21场,30多家国际组织与机构主办承办18场,以高规格对话促进深层次合作;将继续推出人工智能主题日,举办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等活动。
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等十余场活动,来自34个国家的30多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创投机构、2000多家创新企业将共同参与,促进创新要素的供需对接。
前沿大赛板块将在年会期间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的总决赛。今年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海外项目占比四成。在去年10个赛道的基础上,新增合成生物等4个赛道,其中人工智能参赛项目812项,占比达四分之一,脑机接口、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众多高水平创业项目。
成果发布方面,开幕式上将发布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也将首次在论坛上发布。3月31日下午,将举办论坛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发布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部分成果将同步在展示中心展出。
融合前沿科技,带来全新参会体验
每届中关村论坛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靳伟介绍,本届论坛中,将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科技,呈现一场创新味更浓的科技盛宴。
例如,在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方面,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中关村论坛智能体”,应用AI同传系统,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实现演讲者用母语演讲原声进行同传翻译,相当于一个人用多种语言演讲。在年会成果的发布片、暖场片等视频制作过程中,也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很多视频都实现了人工智能原创。
在应用机器人新产品方面,突出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本届论坛中,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很多场景,将有15家企业近百台代表性的机器人活跃在各个角落。
靳伟还提到,要拓展科技赋能新场景。今年将打造无感通行的参会体验,全面使用电子证件、会场导航、座位查询、电子桌签等各类智能服务,涵盖了从入场到落座参会的全流程,提供无人驾驶的接驳服务,进一步提升参会的便利性;线上参会的嘉宾,还可以在元宇宙会场中感受沉浸式交互体验等。“欢迎来现场体验科技之美,感受‘未来已来’。”靳伟表示,目前年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基层
一、95个银行网点可办55项社保业务
记者昨天在北京市社银合作全面推广动员部署会上了解到,本市已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农商银行9家银行95个网点设立社保服务合作网点,可办理55项社保业务,进一步满足企业和群众“就近办”“多点可办”服务需求,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社保服务。
去年,市人力社保局开展“社银合作”试点工作,与5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在丰台区5个银行网点挂牌设立社保服务合作网点,将41项高频次、低风险社保业务纳入“社银合作”服务范围。目前,市人社局已与9家银行签订“社银合作”服务协议,在95个网点设置社保服务专区,通过网厅办理、自助机具、窗口受理三种模式,一对一服务企业、群众。
“社银合作”社保业务在去年试点41项的基础上,新增14项服务事项,涵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资格认证、退休人员转移、社会保障卡申领等55项社保业务,与社保经办机构“同标准、无差别”。
此外,市人社局还与银行深入合作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在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自助机上线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功能。工商银行还开通了手机银行客户端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功能,并创新打造企业网银“社保通”应用场景,企业可通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查询单位社保缴费记录、修改账户信息。
下一步,本市将以“社银合作”为着力点,持续朝“适老普惠、助企保障”方向发力,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多点齐发服务新模式,推动“社银合作”在全市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