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每日营商 > 详情页
北京营商信息2022 0919
发布时间:2022-09-19 1217 102

  要闻

  打造文化金融“生态圈”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揭牌

  日前,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在东城区雪莲·亮点文创园正式揭牌,将打造综合性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债权融资服务、企业孵化服务、文化金融产品研发和文化金融人才培育,实现文化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支持资金的有效对接,打造文化金融“生态圈”。

  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位于“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片区内的雪莲·亮点文创园,前身是有着30多年历史的三友商场。在东城区不断升级改造、拓展文化空间的背景下,这里已变为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新地标。园区升级改造后,成功吸引北京“文创板”平台入驻,市区国企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将搭建“1+6”服务功能体系,1个平台即服务中心内的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个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落地、信息服务、上市培育、信用评价和资产处置在内的全方位文化金融投融资服务。6个服务板块即政策信息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债权融资服务、企业孵化服务、文化金融产品研发和文化金融人才培育。

  近年来,东城区的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中心落成后,将实现文化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支持资金的有效对接,打造文化金融“生态圈”。

  企业

  “暖心活动”帮1.4万人找到工作

  今年8月以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推进就业援助“暖心活动”。目前,全市已举办专场招聘活动60余场,采集发布就业岗位近2万个,帮助1.4万人实现就业。

  北京市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以“援助暖民心 就业解民忧”为主题,以长期失业、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人等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集中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等活动。本市通过“五个一”举措,即:用好一支队伍,发挥全市8600名就业服务专员作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就业帮扶;健全一套台账,做到“三定”——定属地责任、定帮扶举措、定完成时限,“四清”——人员底数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意愿清、服务需求清;精选一批岗位,招募社区类、低门槛等爱心岗位,采取专场招聘、直播带岗、平台推送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体就业;落实一揽子政策,推行“直补快办”模式,补贴直接到人、到企业,简便快捷办理服务事项;强化一系列保障,深化“局处长走流程”,实现人社服务“全城办、同标办”,保民生、兜底线。

  全市各区落实落细“暖心活动”工作要求,开展就业摸查,挖掘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各类送岗活动,打造特色就业服务。

  海淀区面向本区长期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高校困难毕业生等3539名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专人联系对接,健全援助工作台账。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岗位征集通告,截至目前,已征集44家企业、172个工种、2901个就业岗位。定期梳理汇编就业岗位,形成图文并茂的“就业岗位电子书”,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开展岗位匹配及“点对点”定向服务,向每名援助对象推送不少于3个岗位,进一步促进尽早实现就业。

  通州区创新构建了“云端服务”特色服务体系,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公众号等渠道,设置特色专区,组成“线上+线下+直播”的就业服务新阵地。目前,发布各类岗位信息超10万个,累计浏览量超260万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11335人实现就业。

  大兴区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依托“大兴就业平台—毕业生服务专区”,对1168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逐一建立电子跟踪服务台账,开展“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并针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专门制定就业帮扶方案。先后组织20家用人单位开展座谈对接6次,征集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岗位200余个。截至目前,已实现帮扶就业803人,就业率为91.8%。

  下一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推进各项就业援助工作,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资源,聚焦重点群体,继续组织全市各区开展各类相关活动,切实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30%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魏玉坤)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根据报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

  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协调发展步伐稳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74.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绿色发展态势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造林总面积约5944万公顷。

  开放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5.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共享发展持续加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现行贫困标准下,2013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稳定在7.4亿人以上。

  相关新闻

  8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4.9%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戴小河)国家邮政局17日发布8月份快递行业运行数据。8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4.3亿件,同比增长4.9%;业务收入完成883.9亿元,同比增长5.2%。

  今年前8个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03亿件,同比增长4.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764.4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84.1亿件,同比下降5.1%;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606.9亿件,同比增长6.4%;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12亿件,同比下降15.1%。

  基层

  海淀四季青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老年舞蹈队有了自己的家

  在海淀区四季青镇,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62岁的老年舞蹈队。这支队伍过去四处“打游击”,自从镇里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舞蹈队就有了自己的家。

  每周一三五,是老年舞蹈队排练的时间。四季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舞蹈室内,队员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尽量做到完美。“一二三四,好,继续努力!”看着队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姜国香不禁为大家叫好。

  64岁的姜国香,是这支老年舞蹈队的队长。舞蹈队成立于2014年,最初仅仅是几位退休老人的自娱自乐。“我们都退休了,又喜欢舞蹈,于是就攒起来了这么一支队伍。”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舞蹈队的排练却成了问题。原来,作为一支业余的队伍,她们没有自己的场地。

  排练需要音乐伴奏,可声音大了居民就有意见。姜国香说,有时候她们在广场上练,有时候是在社区里,为了找个地方,舞蹈队只能四处“打游击”。

  这一尴尬局面随着2020年10月四季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成而改变。这是一个“综合体”,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设有20余种功能分区,其中就有专业的舞蹈室。走进宽敞明亮、铺着木地板的舞蹈室,队员们都格外高兴。“可算有自己的家了。”姜国香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仅给舞蹈队提供场地,还为大家制作了统一的服装,并请来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如今,四季青镇老年舞蹈队不但走出了四季青,还走出了北京市,来到全国大赛的舞台上。这支队伍还是四季青镇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的组成部分,队员们下基层、进社区教居民跳舞,用志愿服务传递快乐。

  “这里不光是老年舞蹈队的家,还是孩子们的乐园。”四季青镇党群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许扬介绍,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打造了儿童主题的“森林秘境”,布置了各种玩具,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二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打造了烘焙教室,让家长和孩子在美食体验中,感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更是志愿者的家。据了解,四季青镇共有1万余名实名注册志愿者,镇级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也正在搭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四季青镇面向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礼遇活动,学雷锋、作志愿者的氛围日渐浓厚。未来,随着镇级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上线,四季青镇还将建立“时间银行”机制,让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阵地。通过这个载体,我们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季青镇党委书记薛飞飞介绍。

  目前,海淀区共建有1个文明实践中心、29个文明实践所、642个文明实践站、102个文明实践基地、222个友邻志愿服务驿站,实现了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

  数字阅读素养提升公益项目进社区

  昨天,数字阅读素养提升公益项目在京启动。年底前,该项目将在5个区、10个街道、30个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大力普及和提升数字阅读素养,打造数字阅读提升品牌。

  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已经逐步嵌入社会公众的生活。项目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的数字技能提升,普及使用日常生活软件知识,加强反对网络沉迷、反诈骗宣传;同时也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数字赋能全民阅读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年底前,该公益项目将在社区以及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今年还将在全市选取约5个点位设立数字阅读素养提升建设试点,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复制推广,打造数字阅读素养提升公益新品牌。

  第一个试点位于石景山区鲁谷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昨天,喜马拉雅、超星等数字资源服务商为居民送上免费下载资源。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主讲《数智赋能全民阅读》讲座。他介绍,针对北京市民阅读生活的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依靠网络获取图书。在阅读载体及形式方面,纸质书仍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媒介,但电子书占比已越来越逼近纸质书。在图书内容选择方面,文学、科普生活类书籍更受受访者喜爱。在阅读活动方面,集体阅读和知识分享类活动更受读者青睐。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