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每日营商 > 详情页
营商环境信息2025 0331
发布时间:2025-03-31 1048 102

  要闻

  一、北京独角兽数量和估值持续领跑全国

  “独角兽之城”且看北京。昨天,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数量和估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北京去年新晋独角兽企业达23家

  创办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获得过私募投资但未上市,同时具备这三大特点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独角兽。它们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或产品,能快速成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仅次于美国,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中国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较为集中。《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覆盖57个城市,“北上深杭广”数量集聚超六成,估值总额占全国七成以上。北京以115家的数量优势和5949亿美元的估值总额,持续居全国首位。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分别以1851亿美元、1651亿美元、1192亿美元和744亿美元的估值总额分列二至五位。

  “北京独角兽企业的总数量和估值连续5年在全国保持第一。”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表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正以蓬勃创新的态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新赛道布局引领未来趋势成为一大特点。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企业成立3年就成为独角兽企业。

  人工智能赛道资本关注度最高

  资本,是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的坚实助力。《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领域广泛,人工智能企业资本关注度最高。从估值来看,人工智能、新消费与零售、集成电路领域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分列前三,分别为4612亿美元、2039亿美元、1925亿美元。

  2024年,硬科技独角兽企业融资能力强劲,近六成新获融资企业集中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领域。美元基金占比从2021年的50%降至2024年的25%,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5%。区域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独角兽企业融资频次和融资额度最高。

  “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71.3%,五年来增长28.3%,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岳德钰介绍说。全球首个能够模拟人类手操作手机电脑的自主智能体,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资本活水精准滴灌下,北京独角兽企业正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创造出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全球创新版图上镌刻下鲜明的“北京印记”。

  伴随式创新培育潜在“新苗”

  更可贵的是,在北京创新沃野上,还有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

  “独角兽企业的生态源于创新,长于资本,成于市场,这是其成长规律。”岳德钰表示,为此,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培育体系。

  专项政策方面,北京发布“独角兽10条”,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业,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以硬科技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新企业;管家服务方面,建立政府加市场的“双管家”贴身服务,年均解决企业需求近300项,企业在京投资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北京长期注重对独角兽企业成长性的伴随式创新培育,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等支持潜在独角兽企业。

  前瞻孵化方面,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源头培育,通过特色产业园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目前40余家特色产业园集聚独角兽企业50余家。

  展望未来,北京正多措并举,促进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岳德钰表示,北京正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设立8只千亿级产业投资基金,已累计投出140亿元。

  二、北京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二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4个维度,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北京排名第二,在技术创新活力和市场开拓方面表现亮眼。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依托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的经济形态。”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冠灿介绍,低空经济覆盖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空域管理及数字化应用全产业链,在智慧物流、精准农业、城市交通、应急救灾等领域深度应用,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本次发布的指数评价体系包含4个维度、36项指标,重点选取低空经济企业总量、专业人才培养机构数量、产业园区规模等核心指标,精准刻画我国城市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圳、北京、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中位列前三。

  北京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础,拥有17家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机构和124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彰显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同时,北京拥有1240家低空经济企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企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布局最为均衡,形成了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中关村(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建成,集聚了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到低空智联网等全产业链优质企业。报告指出,尽管在政策赋能效力方面相对其他优势指标稍弱,但北京通过完善的科研生态和产业布局,持续引领着全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但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和产业配套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报告建议,应实施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支持策略,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健全政策法规保障。

  人民大学还发布了《中国智慧治理指数》。该校表示,将依托“人大指数”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各领域研究指数成果,为政府、企业等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企业

  一、国企科创成果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昨天,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举行。大会主办方北控集团现场发布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当日,北控9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发布,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其中,智慧燃气管网安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工业化应用,提升风险风控能力,守护城市燃气管网运行安全;掺氢天然气输送与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为城市能源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智水双擎”智能体解决方案,用人工智能驱动水务管理迈向智慧化。这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既能提升经济效益,还能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批应用场景也在会上集中发布,包括无人车+“巡检精灵”协同燃气安全智能巡检系统、隐患管道翻转内衬修复长效解决方案、超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韧性提升技术、大比例混合掺烧ICC智能燃烧控制系统等7个应用场景。

  中关村论坛成果展示区内,“巡检精灵”首次亮相。这款四足智能巡检机器人针对社区场景量身定制,搭载高精度传感器装置,可精确捕捉微小燃气泄漏,实现泄漏隐患“早预警”。“科技创新与应用场景紧密对接,将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北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日,北控集团与北京工业大学战略签约,校企双方将携手培育科技人才,共建产学研生态。

  二、新一轮中关村U30招募启动

  昨天,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论坛上,2024年度中关村U30榜单出炉,2025年度青年科技创业者招募同步启动。

  自2015年发起以来,中关村U30累计吸引全球6000余名青年科技创业者参与。这个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选拔出279位优胜者。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4%,约三分之一是博士学历。

  10年来,中关村U30孵化企业累计完成再融资超200亿元,培育出2家上市企业、8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23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余家晋级独角兽或准独角兽行列。

  2024年度中关村U30优胜者的平均年龄仅31岁。他们创立的企业中,已有24家完成一轮以上融资。2025年度招募工作重点面向35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者,聚焦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七大领域。


  基层

  一、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上,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揭牌。该学院将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产业实践”全链条培养体系,支持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学习和成长,探索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今后,中学生有望直接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由北京中关村学院联合海淀区教委推动成立,旨在让青少年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探索跨学段、长链条、贯通式的系统培养体系,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范式。

  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将链接国内31所顶尖高校的师资资源,打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协同通道;引导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与博士生团队并肩攻关;采用弹性学分制模式,学生可自主规划学习节奏,实现个性化成长。同时,该学院将依托中关村的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机会;通过早期培养激发青少年才智,提升国家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竞争力。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