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量子云算力平台结硕果 可复用火箭研发加速 六大领域布局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多台百比特规模的量子云系统高速运转,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品质量子云计算服务。该院建设的量子云算力平台已完成超过500万次量子计算任务,为20余篇科研论文提供支撑。昨天,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本市将持续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布局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9月,一枚“亦庄箭”顺利完成万米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最近,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型号副总师董锴正和同事一起,加速推进可复用火箭的研发。“目前,朱雀三号在贮箱制造、发动机以及地面一体化测控方面,基本具备了进入工程配套的条件,距离首飞任务越来越近。”董锴期待着,“计划从明年起,通过3次飞行,实现火箭一子级回收,迈出我国可复用火箭‘从无到有’的重要一步。”
这是北京未来产业活跃发展的一个小“举动”。要发展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北京具有先发优势。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蓬勃发展,一批顶尖科研成果在北京亮相,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源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双创处处长杨鹏宇说,《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20个细分产业方向将成为布局重点。
该《方案》实施1年多,本市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关村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建设以及一系列政策机制创新,为北京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助推器”。
按规划,到2035年,北京将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形成若干全球占先的未来产业集群,引领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杨鹏宇介绍,本市将聚焦硬科技企业孵化,依托已建设的8支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开展逆周期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25家标杆孵化器、10余家高品质园区和载体也将持续建设。本市还将继续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全面贯通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不断完善创新要素供给,进一步提升开放创新合作水平,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更好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记者 刘苏雅)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